本翼资本:区块链将从7大维度重塑互联网金融新时代
摘要: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实现资金盈余、短缺方的价值平衡。传统金融体系基于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帮助资金供求方进行价值转移,目的是缓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发展至今,体量庞大、模式固化、中心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实现资金盈余、短缺方的价值平衡。传统金融体系基于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帮助资金供求方进行价值转移,目的是缓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发展至今,体量庞大、模式固化、中心化程度极高,导致各个机构间形成信息壁垒,沟通效率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第一次数字革命带来的信息互联网催生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致力于拓宽资金的流通渠道,实现供求方的点对点交流。目前成熟的信息互联网仅仅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传递,而区块链基于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保护隐私等特性可以构建起价值数字化传递的价值互联网,引领第二次数字革命,翻开互联网金融的新篇章。
1、互联网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碰撞
1.1、传统金融转型的尝试-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前50年的信息革命中应运而生,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传统金融行业,简化体系结构,从而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互联网思维的关键特点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致力于满足用户需求。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用户需求相同,主要可以分为投资、融资与支付。投资满足了资金盈余方获得经济收益的需求,融资满足了资金短缺方筹集资金的需求,支付满足了广义上资金流通的需求,投资、融资与支付的结合形成了金融产业链的闭环。
金融中的投融资活动可以被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供给和需求方直接当面以债券、股票等主要形式完成融资过程;间接融资指的是双方不直接碰面,而通过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为媒介完成融资过程。直接融资一般通过金融市场进行,常见的金融市场是各类交易所例如股票、期货交易所。间接融资需要第三方的可信中介机构,传统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在投融资活动中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承担信息处理、风险评估的职能。大型上市公司由于法律法规要求,需要公开披露各类信息包括资产、运营、业绩情况,信用风险较低,相应融资难度较小。但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包括初创企业没有披露信息的义务,融资往往需要繁琐的尽职调查,周期长、难度高,成本巨大。同样个人的投融资需求由于此类问题,通常也需要经过复杂的调查验证,尤其是涉及金额较大的情况,用户体验很差。
本质上这是因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资金需求方的信息不透明,信用不能保障。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完整度和时间差两方面。现阶段的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传递,拓宽了信息传递渠道,基本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差,但没有彻底解决信息的完整度问题。
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撑
金融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革新相辅相成,历次工业革命的前后都伴随着较大的金融革命。最早在17世纪末,英国建立了初步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提供了资本动力。19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随后在20世纪初的美国,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高度集中,成熟的投资银行体系逐步被构建,形成了摩根、洛克菲勒等大型财团,支持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强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科技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同时期新兴的风险投资在欧美国家萌芽,在其后的几十年间推动着信息技术革命进程,帮助美国稳固了世界地位。
我们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到普及引领了第一次数字革命,互联网金融依托成熟的信息互联网,于20世纪末兴起。互联网金融是数字时代的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类似18世纪的传统金融,目前仅仅改变了金融活动的表达方式和手段,例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体系尚未成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科技的进步。区块链的地位等同于蒸汽机、发电机,是支撑第二次数字革命的主要技术,同时也将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区块链在金融业中的具体价值
金融的本质是融通资金,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金融中介,帮助资金供求方完成资金的统筹流转。互联网金融希望利用互联网构建起价值流通网络,达到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目的,而区块链是支撑这一构想落地的主要技术。具体来说,区块链对金融业的影响有两点:节省成本、降低风险。节省成本主要体现在各类金融活动步骤的精简化,降低风险主要体现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大幅降低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我们认为区块链首先会影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活动能够稳定进行涉及到的硬件设施以及制度标准,主要包括支付体系、会计准则、征信体系、反洗钱、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等。区块链技术对其影响体现在身份验证、资产数字化、支付清算一体化、法规重构四方面。
2.1、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2.1.1、身份验证
金融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认证专业术语叫做KYC(Know Your Client),中文意思是了解你的客户,主要是为了合规、反洗钱考虑。该审查程序包括:核实客户基本身份信息、交易的实际受益人身份、确认客户目前的业务及风险状况,甚至需要调查交易资金来源、客户关联方情况。传统金融机构的KYC审查流程具有步骤繁琐、耗时长的特点,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合作的企业用户,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跟踪尽职审查。基于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保护隐私但又公开透明的特点构建起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用户信息在可信成员中共享,简化审查流程。同时该平台需要国家机关支持,通过政府机构入驻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提升公信力。
2.1.2、资产数字化
资产价值数字化是形成价值互联网的基础。人们对于自有资产拥有所有权与使用权。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基本完成了用户资产信息的联网化,推出了网上银行、网上营业厅等业务,形成了完善的移动支付体系以及Uber、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实现了资产使用权的数字化。但是目前的资产数字化是中心化的,中心机构总是存在有效辐射半径,并且用户会考虑其信用问题。即使是阿里巴巴,用户也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全部资产以数字化形式储存于其平台之上。中心化的资产数字化实现了其有效半径内的价值数字化传输,但是脱离有效边界之后,多个中心机构形成了价值孤岛,信息交流困难重重。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构建起的资产数字化平台可以消除有效半径,实现资产所有权的数字化,从而真正实现资产价值的自由流通。
2.1.3、支付清算一体化
支付清算体系包含支付、清算、结算三个环节,支付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行为,结算是银行与消费者、商家之间的行为,清算是各个银行之间的行为。消费者在商家完成网上付款仅仅是整个支付环节的开端,从消费者线上支付到银行结算最后到各个银行间清算才形成整个支付环节的闭环。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由央行主导,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种类繁多。
支付宝、微信的普及让中国拥有了全球第一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形成了繁荣的支付生态,但是并没有惠及支付背后的清算系统。清算的目的是完成资金在各个中心支付机构(银行、第三方机构)中流转,这种资金流转的滞后处理会导致实时交易系统与对账系统分离,效率低下、耗时耗能,尤其是涉及到跨境交易的情况。
区块链给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基于区块链结构的数字货币代表每次交易的发生金额,然后利用智能合约在每次交易完成时实时转变数字货币的所有权,实现支付清算一体化。基于这一构想,央行的清算系统将无需存在,各类跨行转账、跨境汇款将不需要高昂的手续费,支付清算效率大大提升。但是由于免去了滞后的结算、清算步骤,对于交易环节的风控就更加重要,毕竟智能合约是不可以人为逆转的。
2.1.4、法规重构
这里说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是对于各类金融活动的运作标准、监管制度,另一方面也包括金融活动通用的会计准则。金融业中的法规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本质上是为了通过制度约束简化金融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现在针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规章制度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将不再适用,这也是为何现在的虚拟币众筹(ICO)市场无监管、制度混乱的原因。前文提及的资产数字化平台、用户身份认证管理平台若要落地,必然需要国家出台新的政策支持,并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我们认为基于区块链构建的下一代互联网金融体系将从现在的乱象丛生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相关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会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2.2、区块链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基础设施的重建进而会影响各类金融业务的开展,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较大的冲击,但同时又会促进其实现产业转型,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融合。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区块链技术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价值。
2.2.1、银行
银行是全球体量最大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的业务结构主要可以分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大类。负债业务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指的是银行的存款、借款业务;资产业务则是银行管理运作这些资金的业务,例如贷款、投资等;中间业务范围较广,涉及到交易、清算、结算、托管、担保等。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银行既承担金融中介的角色,又是规模很大的资金提供方。
区块链解决了价值传递中最主要的信用问题。银行的主要业务,资产与负债业务的核心就是信用。大部分商业银行有央企或省政府背书,信用风险较低,但银行客户数量繁多、种类复杂,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信用评级标准。前文提及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可以与征信系统结合,若能在各大银行间普及应用,将大大简化银行对客户的授信过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难的问题。同样通过支付清算体系一体化,银行将逐步取消其清算、结算业务,将重心转向各类数字货币的交易、托管。
2.2.2、证券
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经济业务主要指为投资者代理买卖证券,并从中收取佣金。投资银行业务本质上就是帮助客户进行直接融资,包括承揽、承做、承销三个环节。投行业务覆盖范围很广,国内的证券公司主要是帮助企业IPO。资产管理业务和私募基金类似,主要是接受客户资金委托并进行投资,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三部分,同时也会承接资产证券化(ABS)之类的融资业务。证券自营业务主要指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买卖。投资咨询业务是券商研究所的主要业务,主要指为买方机构提供研究报告,并获取佣金分仓。
区块链将改变证券公司的业务体系。首先区块链可能会颠覆传统的证券发行方式。如果一个公司想要上市,需要先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再在二级市场发行,才可以进行公开股权交易。但是最近热炒的各类I
CO项目实现了证券的先发行后审核,对现行的证券发行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相应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将因此转型。其次对于资管业务中关注度颇高的资产证券化,区块链可以实现所有融资参与方共同维护一套账本数据,保证底层资产数据的真实性、不可篡改,节省交易各方的信息交流、对账清算成本,提高效率。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买卖双方公开交易的场所,是证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证券例如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都是标准化的产品,主要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交易。对于一些非标准化,定义复杂的证券例如期权、期货则需要专门的交易所介入。基于数字货币及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完成证券的交割命令,特别是让期权、期货这类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更加简便化、智能化。同时在证券交易过程中,类似于前文提及的支付清算一体化,区块链能够降低交易结算、清算的复杂度,甚至实现证券中的交易清算一体化。但是由于证券交易的特性,这可能会导致客户交易信息泄露、交易确认延时高、吞吐量小等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成立了中国账本计划联盟,其中成员包括省级的股权交易所、大型的商品交易所等,开始了对去中心化的证券交易市场的尝试。
2.2.3、保险
保险的本质是互助式契约,关键点是用户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保险行业产业链的核心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和资产管理。当前的互联网保险并没有颠覆传统保险业的经营模式,仅仅将保险业务搬到了线上,拓宽了用户信息获取渠道。通过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保险结合,能够构建起平等、透明、便捷、去信用的互助保险平台,解决传统保险公司重保费规模、资产管理能力,轻理赔服务、用户体验的弊病。
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售前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售中主要包括投保、核保;售后主要包括定损公估、理赔。在售前环节,通过普及区块链概念,可以让用户更容易与保险公司建立信任,特别是销售人寿险这类长险。在售中环节,各个保险公司可以共同维护一本用户身份信息账本,投保人的身份验证不再需要复杂的手续。在售后环节,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投保时间会被明确记录,杜绝了现在时常发生的冒名顶替、骗保现象。在保险产品设计方面,智能合约可以简化复杂的保险政策,产品的保障范围、保障额度也可以实现个性化调整,标准化保险产品可以实现即时理赔,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
相互保险是区块链在保险业中的典型应用场景,主要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签订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费形成互助基金,该基金负责对合同约定事故造成的损失的赔偿。相对于股份保险公司,相互保险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相互保险组织由所有投保人共有,投保人与保险人利益一致;其次相互保险展业费用低,相应的经营成本低,可以为会员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保险服务;最后相互保险由于没有外部股东,不存在盈利压力,资金及盈余的使用会更多的考虑保险人的长期利益。相互保险是国际保险市场的主要形式之一,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然而相互保险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政策的限制。2015年,中国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并在2016年许可筹建了首批相互保险试点机构,可以说国内的相互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互保险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保险组织,与区块链技术存在基因性相似。商业保险是先交保费后履行合约的模式,而相互保险是先履行合约后付保费的模式。目前的大部分相互保险发展到后期都逐渐趋近于商业保险,背离了初衷,根本原因是其信任模式缺乏有效的约束和保障。区块链利用其数据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智能合约,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可以构建起去信用的相互保险平台,回归保险业互助的本质。
2.2.4、基金
基金公司涵盖范围较广,根据面向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根据业务种类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私募股权(PE)、风险投资(VC)、私募证券以及基金中的基金(FOF)。证券类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股权类基金主要投资于一级市场。相比于银行、保险,基金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布局较为落后,目前仅有鹏华基金将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推出了A加平台致力于改善目前基金销售用户体验差、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我们认为对于公募基金,利用区块链搭建的身份认证管理平台以及智能合约,可以极大的提升交割效率以及安全性,构建智能化的基金销售、管理平台。
PE、VC专注于对非上市企业的权益性投资,PE主要投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VC主要投资于初创企业。PE主要从原始股东手上收购股份,并以此入驻董事会,参与公司战略和业务方向的规划,改善财务结构,目的是让公司能够成功IPO或被并购。风险投资机构是VC的直接参与者和实际操作者,是风险投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风险投资的运作包括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参与被投企业的监管、运营,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及融资提供帮助,实现价值增值。
传统股权投资体系中,投资者与PE、VC及被投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交流障碍,企业运营情况、投资机构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在股权投资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融资阶段,因为信息不对称、存在信用风险等原因,导致流程繁琐、步骤复杂,还需要签署各类法律协议。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投资者、PE、VC及被投企业之间构建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以联盟链作为主要结构,基于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特征消除三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另外,利用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性,投资项目的募资金额、个人投资额度、相关协议约定、退出方式都可以转化为电脑编码储存于其中自动执行,大幅简化合作流程。PE、VC机构甚至可以成立股权投资区块链平台,发行代表投资权的代币,将代币与智能合约结合,实现数字化股权投资,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
另一方面,ICO的兴起可能会颠覆传统的股权投资形式。近两年密集出现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均采用数字代币融资即ICO的模式,通俗的说就是投资者使用比特币或是以太币按一定发行价格去兑换该区块链项目的新代币,项目发起人再将融到的数字货币兑换成法币投入运营、开发之中,新代币随着项目的进展情况会升值或贬值,投资人在代币升值时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获得价差收益。此外,部分代币还能让投资人享有一定比例的分红权。传统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不外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内部融资三种。 ICO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相应的可能也将改变传统的私募股权投资体系。
1.1、传统金融转型的尝试-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前50年的信息革命中应运而生,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传统金融行业,简化体系结构,从而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互联网思维的关键特点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致力于满足用户需求。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用户需求相同,主要可以分为投资、融资与支付。投资满足了资金盈余方获得经济收益的需求,融资满足了资金短缺方筹集资金的需求,支付满足了广义上资金流通的需求,投资、融资与支付的结合形成了金融产业链的闭环。
金融中的投融资活动可以被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供给和需求方直接当面以债券、股票等主要形式完成融资过程;间接融资指的是双方不直接碰面,而通过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为媒介完成融资过程。直接融资一般通过金融市场进行,常见的金融市场是各类交易所例如股票、期货交易所。间接融资需要第三方的可信中介机构,传统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在投融资活动中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承担信息处理、风险评估的职能。大型上市公司由于法律法规要求,需要公开披露各类信息包括资产、运营、业绩情况,信用风险较低,相应融资难度较小。但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包括初创企业没有披露信息的义务,融资往往需要繁琐的尽职调查,周期长、难度高,成本巨大。同样个人的投融资需求由于此类问题,通常也需要经过复杂的调查验证,尤其是涉及金额较大的情况,用户体验很差。
本质上这是因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资金需求方的信息不透明,信用不能保障。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完整度和时间差两方面。现阶段的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传递,拓宽了信息传递渠道,基本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差,但没有彻底解决信息的完整度问题。
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撑
金融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革新相辅相成,历次工业革命的前后都伴随着较大的金融革命。最早在17世纪末,英国建立了初步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提供了资本动力。19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随后在20世纪初的美国,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高度集中,成熟的投资银行体系逐步被构建,形成了摩根、洛克菲勒等大型财团,支持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强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科技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同时期新兴的风险投资在欧美国家萌芽,在其后的几十年间推动着信息技术革命进程,帮助美国稳固了世界地位。
我们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到普及引领了第一次数字革命,互联网金融依托成熟的信息互联网,于20世纪末兴起。互联网金融是数字时代的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类似18世纪的传统金融,目前仅仅改变了金融活动的表达方式和手段,例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体系尚未成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科技的进步。区块链的地位等同于蒸汽机、发电机,是支撑第二次数字革命的主要技术,同时也将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区块链在金融业中的具体价值
金融的本质是融通资金,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金融中介,帮助资金供求方完成资金的统筹流转。互联网金融希望利用互联网构建起价值流通网络,达到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目的,而区块链是支撑这一构想落地的主要技术。具体来说,区块链对金融业的影响有两点:节省成本、降低风险。节省成本主要体现在各类金融活动步骤的精简化,降低风险主要体现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大幅降低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我们认为区块链首先会影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活动能够稳定进行涉及到的硬件设施以及制度标准,主要包括支付体系、会计准则、征信体系、反洗钱、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等。区块链技术对其影响体现在身份验证、资产数字化、支付清算一体化、法规重构四方面。
2.1、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2.1.1、身份验证
金融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认证专业术语叫做KYC(Know Your Client),中文意思是了解你的客户,主要是为了合规、反洗钱考虑。该审查程序包括:核实客户基本身份信息、交易的实际受益人身份、确认客户目前的业务及风险状况,甚至需要调查交易资金来源、客户关联方情况。传统金融机构的KYC审查流程具有步骤繁琐、耗时长的特点,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合作的企业用户,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跟踪尽职审查。基于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保护隐私但又公开透明的特点构建起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用户信息在可信成员中共享,简化审查流程。同时该平台需要国家机关支持,通过政府机构入驻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提升公信力。
2.1.2、资产数字化
资产价值数字化是形成价值互联网的基础。人们对于自有资产拥有所有权与使用权。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基本完成了用户资产信息的联网化,推出了网上银行、网上营业厅等业务,形成了完善的移动支付体系以及Uber、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实现了资产使用权的数字化。但是目前的资产数字化是中心化的,中心机构总是存在有效辐射半径,并且用户会考虑其信用问题。即使是阿里巴巴,用户也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全部资产以数字化形式储存于其平台之上。中心化的资产数字化实现了其有效半径内的价值数字化传输,但是脱离有效边界之后,多个中心机构形成了价值孤岛,信息交流困难重重。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构建起的资产数字化平台可以消除有效半径,实现资产所有权的数字化,从而真正实现资产价值的自由流通。
2.1.3、支付清算一体化
支付清算体系包含支付、清算、结算三个环节,支付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行为,结算是银行与消费者、商家之间的行为,清算是各个银行之间的行为。消费者在商家完成网上付款仅仅是整个支付环节的开端,从消费者线上支付到银行结算最后到各个银行间清算才形成整个支付环节的闭环。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由央行主导,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种类繁多。
支付宝、微信的普及让中国拥有了全球第一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形成了繁荣的支付生态,但是并没有惠及支付背后的清算系统。清算的目的是完成资金在各个中心支付机构(银行、第三方机构)中流转,这种资金流转的滞后处理会导致实时交易系统与对账系统分离,效率低下、耗时耗能,尤其是涉及到跨境交易的情况。
区块链给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基于区块链结构的数字货币代表每次交易的发生金额,然后利用智能合约在每次交易完成时实时转变数字货币的所有权,实现支付清算一体化。基于这一构想,央行的清算系统将无需存在,各类跨行转账、跨境汇款将不需要高昂的手续费,支付清算效率大大提升。但是由于免去了滞后的结算、清算步骤,对于交易环节的风控就更加重要,毕竟智能合约是不可以人为逆转的。
2.1.4、法规重构
这里说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是对于各类金融活动的运作标准、监管制度,另一方面也包括金融活动通用的会计准则。金融业中的法规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本质上是为了通过制度约束简化金融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现在针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规章制度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将不再适用,这也是为何现在的虚拟币众筹(ICO)市场无监管、制度混乱的原因。前文提及的资产数字化平台、用户身份认证管理平台若要落地,必然需要国家出台新的政策支持,并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我们认为基于区块链构建的下一代互联网金融体系将从现在的乱象丛生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相关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会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2.2、区块链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基础设施的重建进而会影响各类金融业务的开展,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较大的冲击,但同时又会促进其实现产业转型,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融合。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区块链技术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价值。
2.2.1、银行
银行是全球体量最大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的业务结构主要可以分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大类。负债业务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指的是银行的存款、借款业务;资产业务则是银行管理运作这些资金的业务,例如贷款、投资等;中间业务范围较广,涉及到交易、清算、结算、托管、担保等。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银行既承担金融中介的角色,又是规模很大的资金提供方。
区块链解决了价值传递中最主要的信用问题。银行的主要业务,资产与负债业务的核心就是信用。大部分商业银行有央企或省政府背书,信用风险较低,但银行客户数量繁多、种类复杂,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信用评级标准。前文提及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可以与征信系统结合,若能在各大银行间普及应用,将大大简化银行对客户的授信过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难的问题。同样通过支付清算体系一体化,银行将逐步取消其清算、结算业务,将重心转向各类数字货币的交易、托管。
2.2.2、证券
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经济业务主要指为投资者代理买卖证券,并从中收取佣金。投资银行业务本质上就是帮助客户进行直接融资,包括承揽、承做、承销三个环节。投行业务覆盖范围很广,国内的证券公司主要是帮助企业IPO。资产管理业务和私募基金类似,主要是接受客户资金委托并进行投资,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三部分,同时也会承接资产证券化(ABS)之类的融资业务。证券自营业务主要指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买卖。投资咨询业务是券商研究所的主要业务,主要指为买方机构提供研究报告,并获取佣金分仓。
区块链将改变证券公司的业务体系。首先区块链可能会颠覆传统的证券发行方式。如果一个公司想要上市,需要先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再在二级市场发行,才可以进行公开股权交易。但是最近热炒的各类I
CO项目实现了证券的先发行后审核,对现行的证券发行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相应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将因此转型。其次对于资管业务中关注度颇高的资产证券化,区块链可以实现所有融资参与方共同维护一套账本数据,保证底层资产数据的真实性、不可篡改,节省交易各方的信息交流、对账清算成本,提高效率。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买卖双方公开交易的场所,是证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证券例如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都是标准化的产品,主要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交易。对于一些非标准化,定义复杂的证券例如期权、期货则需要专门的交易所介入。基于数字货币及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完成证券的交割命令,特别是让期权、期货这类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更加简便化、智能化。同时在证券交易过程中,类似于前文提及的支付清算一体化,区块链能够降低交易结算、清算的复杂度,甚至实现证券中的交易清算一体化。但是由于证券交易的特性,这可能会导致客户交易信息泄露、交易确认延时高、吞吐量小等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成立了中国账本计划联盟,其中成员包括省级的股权交易所、大型的商品交易所等,开始了对去中心化的证券交易市场的尝试。
2.2.3、保险
保险的本质是互助式契约,关键点是用户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保险行业产业链的核心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和资产管理。当前的互联网保险并没有颠覆传统保险业的经营模式,仅仅将保险业务搬到了线上,拓宽了用户信息获取渠道。通过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保险结合,能够构建起平等、透明、便捷、去信用的互助保险平台,解决传统保险公司重保费规模、资产管理能力,轻理赔服务、用户体验的弊病。
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售前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售中主要包括投保、核保;售后主要包括定损公估、理赔。在售前环节,通过普及区块链概念,可以让用户更容易与保险公司建立信任,特别是销售人寿险这类长险。在售中环节,各个保险公司可以共同维护一本用户身份信息账本,投保人的身份验证不再需要复杂的手续。在售后环节,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投保时间会被明确记录,杜绝了现在时常发生的冒名顶替、骗保现象。在保险产品设计方面,智能合约可以简化复杂的保险政策,产品的保障范围、保障额度也可以实现个性化调整,标准化保险产品可以实现即时理赔,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
相互保险是区块链在保险业中的典型应用场景,主要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签订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费形成互助基金,该基金负责对合同约定事故造成的损失的赔偿。相对于股份保险公司,相互保险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相互保险组织由所有投保人共有,投保人与保险人利益一致;其次相互保险展业费用低,相应的经营成本低,可以为会员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保险服务;最后相互保险由于没有外部股东,不存在盈利压力,资金及盈余的使用会更多的考虑保险人的长期利益。相互保险是国际保险市场的主要形式之一,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然而相互保险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政策的限制。2015年,中国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并在2016年许可筹建了首批相互保险试点机构,可以说国内的相互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互保险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保险组织,与区块链技术存在基因性相似。商业保险是先交保费后履行合约的模式,而相互保险是先履行合约后付保费的模式。目前的大部分相互保险发展到后期都逐渐趋近于商业保险,背离了初衷,根本原因是其信任模式缺乏有效的约束和保障。区块链利用其数据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智能合约,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可以构建起去信用的相互保险平台,回归保险业互助的本质。
2.2.4、基金
基金公司涵盖范围较广,根据面向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根据业务种类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私募股权(PE)、风险投资(VC)、私募证券以及基金中的基金(FOF)。证券类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股权类基金主要投资于一级市场。相比于银行、保险,基金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布局较为落后,目前仅有鹏华基金将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推出了A加平台致力于改善目前基金销售用户体验差、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我们认为对于公募基金,利用区块链搭建的身份认证管理平台以及智能合约,可以极大的提升交割效率以及安全性,构建智能化的基金销售、管理平台。
PE、VC专注于对非上市企业的权益性投资,PE主要投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VC主要投资于初创企业。PE主要从原始股东手上收购股份,并以此入驻董事会,参与公司战略和业务方向的规划,改善财务结构,目的是让公司能够成功IPO或被并购。风险投资机构是VC的直接参与者和实际操作者,是风险投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风险投资的运作包括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参与被投企业的监管、运营,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及融资提供帮助,实现价值增值。
传统股权投资体系中,投资者与PE、VC及被投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交流障碍,企业运营情况、投资机构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在股权投资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融资阶段,因为信息不对称、存在信用风险等原因,导致流程繁琐、步骤复杂,还需要签署各类法律协议。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投资者、PE、VC及被投企业之间构建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以联盟链作为主要结构,基于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特征消除三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另外,利用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性,投资项目的募资金额、个人投资额度、相关协议约定、退出方式都可以转化为电脑编码储存于其中自动执行,大幅简化合作流程。PE、VC机构甚至可以成立股权投资区块链平台,发行代表投资权的代币,将代币与智能合约结合,实现数字化股权投资,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
另一方面,ICO的兴起可能会颠覆传统的股权投资形式。近两年密集出现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均采用数字代币融资即ICO的模式,通俗的说就是投资者使用比特币或是以太币按一定发行价格去兑换该区块链项目的新代币,项目发起人再将融到的数字货币兑换成法币投入运营、开发之中,新代币随着项目的进展情况会升值或贬值,投资人在代币升值时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获得价差收益。此外,部分代币还能让投资人享有一定比例的分红权。传统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不外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内部融资三种。 ICO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相应的可能也将改变传统的私募股权投资体系。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